本文目录导读:
探索“露”字的组词魅力
在中华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,汉字以其独特的魅力,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,每一个汉字都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,在语言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,而“露”字,作为其中的一个,更是以其多变的组词方式,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。
“露”字,在《说文解字》中被解释为“润泽也”,意指露水,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现象,在汉语中,“露”字的含义远不止于此,它既可以作为名词,表示露水、露珠等自然现象;也可以作为动词,表示显露、暴露等动作;还可以作为形容词,表示短暂、不持久等特性,这种多义性使得“露”字在组词时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丰富性。
名词类组词
1、露水:指夜晚空气中凝结成的水珠,常附着在草木等物体上,给人以清新、滋润之感,露水是大自然的恩赐,也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,如唐代诗人杜甫在《月夜忆舍弟》中写道:“戍鼓断人行,边秋一雁声,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”这里的“露从今夜白”便是对露水的生动描绘。
2、露珠:指附着在物体上的小水珠,通常比露水更为细小,露珠晶莹剔透,宛如一颗颗珍珠镶嵌在绿叶之上,给人以美的享受,如宋代诗人杨万里的《小池》中所写:“泉眼无声惜细流,树阴照水爱晴柔,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。”这里的“小荷才露尖尖角”便是对露珠的巧妙运用。
3、露台:指建筑物顶层的露天平台,供人们观赏风景、休闲娱乐之用,露台是城市中的一片绿洲,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丝宁静和惬意,如现代诗人徐志摩在《再别康桥》中所写:“轻轻的我走了,正如我轻轻的来;我轻轻的招手,作别西天的云彩,那河畔的金柳,是夕阳中的新娘;波光里的艳影,在我的心头荡漾,软泥上的青荇,油油的在水底招摇;在康河的柔波里,我甘心做一条水草!那榆荫下的一潭,不是清泉,是天上虹;揉碎在浮藻间,沉淀着彩虹似的梦,寻梦?撑一支长篙,向青草更青处漫溯;满载一船星辉,在星辉斑斓里放歌,但我不能放歌,悄悄是别离的笙箫;夏虫也为我沉默,沉默是今晚的康桥!悄悄的我走了,正如我悄悄的来;我挥一挥衣袖,不带走一片云彩。”这里的“康桥”便是一个充满诗意的露台,让人流连忘返。
动词类组词
1、显露:指事物或情感等明显地表现出来,显露是一种自然的流露,无需刻意掩饰或伪装,如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在《红楼梦》中所写:“宝玉听了这话,不觉红了脸,把头低下,黛玉便说道:‘你何曾不是在我跟前一样呢?’宝玉听了这话,越发觉得不好意思起来。”这里的“红了脸”便是显露了宝玉内心的羞涩和不安。
2、暴露:指事物或秘密等被揭露出来,失去隐蔽性,暴露通常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,暗示着某种不良或不光彩的行为被揭露出来,如鲁迅在《狂人日记》中所写:“我翻开历史一查,这历史没有年代,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‘仁义道德’四个字,我横竖睡不着,仔细看了半夜,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,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‘吃人’!”这里的“从字缝里看出字来”便是对历史真相的暴露和揭露。
形容词类组词
1、露骨:指言辞或行为等过于直露、不加掩饰,缺乏含蓄和委婉,露骨通常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,暗示着某种不雅或不得体的表现,如清代文学家李渔在《闲情偶寄》中所写:“作诗文不可说尽,十分只说二三分,不可道破,只宜点到即止。”这里的“不可说尽”便是告诫人们要避免言辞过于露骨。
2、露怯:指因缺乏自信或经验而表现出胆怯、畏缩的样子,露怯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,需要人们通过自我调整和锻炼来克服,如现代作家老舍在《骆驼祥子》中所写:“祥子虽然是个老实人,但他也有自己的尊严和骄傲,他不喜欢别人说他胆小怕事,更不愿意在众人面前露怯。”这里的“露怯”便是对祥子内心状态的生动描绘。